当前位置:老域名买卖-玉米号花草双蕊兰分布地区 双蕊兰图片资料介绍
双蕊兰分布地区 双蕊兰图片资料介绍
2022-07-17

双蕊兰(学名:Diplandrorchis sinica S. C. Chen):植株高17-24厘米,具稍弯曲的根状茎;根状茎粗约2.5毫米。茎圆柱状,纤细,直径约2毫米,无绿叶,下部具数枚鞘;鞘长2-3厘米。

双蕊兰分布地区:

双蕊兰在全世界为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独有,它是一种极其原始的孑遗植物,被称为“兰科活化石”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双蕊兰如今已处于濒危境地:由于它的分布区域极其狭窄,生物习性比较复杂,其生长期仅有二十几天,株数逐年减少。

双蕊兰的生长发育期仅有二十几天,一般在8月中旬出土,9月初枯萎后腐烂。双蕊兰分布在保护区海拔600至800米的柞树和椴树为主、坡位山中腹或下腹、坡度东南或西北、土壤类型为棕色和暗棕色森林土、林分郁闭度0.7至0.8的天然次生林中。它有粗短根状茎和成簇的肉质纤维根,与某一真菌共生。

双蕊兰是腐生植物,生于海拔700-800米的柞木林下腐殖质厚的土壤上或荫蔽山坡上。产中国辽宁东部(桓仁、新宾),辽宁老秃顶子,象鼻子沟山坡柞林下。模式标本采自桓仁。

双蕊兰图片资料介绍:

双蕊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林间直射光照,对温度、湿度的要求都很严格,必须在相适应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。一旦改变或破坏这种生境条件,其植株生长数量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。

温带湿润型季风气候,1月平均温为-14.2℃,7月平均温为23℃,年平均温为6.2℃,年降水量894毫米,土壤为暗棕壤。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属中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年降水860毫米,年平均气温8℃。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属长白山脉龙岗支脉向西南延续部分,局部地段因受第四纪冰川气候的影响,形成了大面积的乱石窖(跳石塘)地貌。

总状花序长6-8厘米,具17朵花;花直立,淡绿色,几不扭转,具乳头状短柔毛,花梗长4-6毫米;苞片披针形,长7-8毫米,膜质;萼片与花瓣均离生,斜展,萼片3,长圆状披针形,长约3.5毫米,宽1.5毫米,侧花瓣3,与唇瓣相似,近长圆形,比萼片略短而狭;蕊柱直立,连同花药长2.5毫米,无蕊喙;能育雄蕊2枚,着生于蕊柱顶端,直立,1枚与中萼片对生,另1枚与中央花瓣(唇瓣)对生,花丝极短,花药近卵形,2室,长约0.6毫米,宽0.4毫米,花粉成团状,每药室1个;柱头顶生,近盘状,子房椭圆形,长约4毫米,宽2.5毫米,胚珠多数。花期8月。